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比喻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出自哪部名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高雅的调侃之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于王勃的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简称《腾王阁序》。

冯唐和李广都是同一时代之人,汉文帝发现并提拔培养出来的基层干部,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易老”,一个“难封”,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哥俩被唐朝文学大家王勃大笔一挥,推上了历史至高点。哥俩虽同《腾王阁序》长青,却被怀才不遇者当作高雅的调侃之词,生不逢时者的代名词。

冯唐怎么就老了呢?

冯唐以孝行著称入仕,被西汉朝廷任命为地方官。有一次,汉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与冯唐闲聊时说到赵将李齐的事情。冯唐直说:“他哪里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

冯唐见汉文帝不解,又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处世。”

汉文帝感慨道:“我怎么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用忧虑匈奴吗?”

冯唐更是直截了当的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这话说得,让汉文帝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一点儿面子都不给,面有怒色的文帝起身回宫。

回到宫中,文帝怎么也想不通,竟然把他看成什么人了!于是,令内侍把冯唐找来问个明白。冯唐来到宫中,看到文帝一脸怒色,也不慌张,施礼后站立一旁,等文帝开口。

文帝直言不讳地责备他说:“公为何当众辱我,难道不会私下里细说吗?”

冯唐见文帝如此,忙道:“臣只知忠诚,不知忌讳!还望陛下宽恕!”文帝又问:“你又怎知我不能重用廉颇、李牧?”

冯唐的目的得到了,就是想引文帝上路子。他不紧不慢地开始谈古论今。

说上古明主遣将出征,采取的是:朝门以内,听命皇上的;朝门以外,听命将军的。等等,明君之道。说李牧为赵将,边市租税,可收为自用,一切自己说了算。

因此,李牧才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而获胜。

随后话锋一转,直至当下。

说近日魏尚为云中守,所收市租,尽飨将士,且出私钱,宰牛置酒,遍飨军吏、舍人,因此,将士愿效死命,合力镇边,使匈奴不敢再来。

陛下却因他报功不实,所差敌首只有6个,就把他捉拿入狱,罚做苦工。如此做法是明主所为吗?所以,臣说陛下若得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

冯唐的这一番话,言之凿凿,滴水不漏。文帝听后,觉得冯唐言之有理,甚至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他不仅没有责备冯唐的直率,还转怒为喜,命冯唐持节前往云中郡的狱中,放出魏尚,仍拜为云中守。因冯唐荐人有功,被特拜为车骑都尉。

魏尚复出镇边,匈奴人听说后,畏惧他的智勇,不犯边。魏尚的命运比李广好多了。

冯唐的老是被时间催老的,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后,匈奴犯边,武帝广征贤良。

这时,人们又想到了冯唐,并且再次被举荐,可是人真的老了,已经90多岁,最后任命其子冯遂为郎。这正是:打瞌睡去摸帎头,可以的;但遇事再找人,就让人感叹了。

李广怎么搞的呢?

李广英勇善战,一生经历大小70多战,他的许多部下都因军功封侯,李广至死仍然不过是个二千石的太守,所以后人感叹说“李广难封”,使他成为了历史上怀才不遇的象征。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

生不逢时的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的最前线,结局是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

李广活着没被封,死后在西汉也没封,直到800多年过后,唐朝德宗时才将李广等历史上64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64将,有了正大光明的人间香火。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72将之一。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