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江源头(长江发源地是岷江吗)

长江发源于岷江?古人出现了低级的地理知识错误

长江,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

现在,只要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其上游主要是金沙江。然而,古人却不知道长江发源于三江源。

在上古时期,中国还处于气温较高的时期,各地的降雨量都十分丰富。

在长江流域,各大支流的水量都远大于今天,使得长江在中游一带形成了洪泛冲积洼地,这里湖泊、沼泽、水网、陆地交织,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泽,人们将之称为云梦泽。

那时候的人们还搞清楚汉江和长江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江汉不分”。

在《山海经》中描述许多河流从秦岭发源直接流入了大海,这是因为古人将江汉一带的湖泊误认为了大海。

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写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认为长江发源于岷山。

战国时期,由于人们的地理视野逐渐开阔,对巴蜀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搞清楚了汉江和长江的关系。但是,这个时期人们又错误地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

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了金沙江的存在。魏晋时期将金沙江称为“若水”,但是并未被视为长江的源头。

郦道元的《水经注》写道:“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又东北至僰道县(今宜宾),入于江”,“岷山在蜀郡氏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

可见,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也认为长江的源头就是岷江。而宋朝时期的诗人苏轼更是在诗中写到“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宋朝的《禹迹图》上在岷江源头标记上了“大江源”三字。

为什么古人都认为长江发源于岷江呢?最重要的,就是古人对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是很了解。

在西汉之前,华夏民族对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几乎不了解,也不知道金沙江到底从何而来。

到了两汉时期,将云南纳入版图,人们终于知道了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但是还不清楚具体的发源地。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沙江和岷江的水文特征有很大不同。金沙江流经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区,沿岸都是高山峡谷,水流快,河道比较浅、窄。

而岷江大部分里程流经四川盆地,水流缓慢、河道比较宽,能够能够通航,因此从直观的视觉效果来看,岷江似乎比金沙江要大。

另外,岷江集中了四川盆地的水系,在洪水爆发时候,水量更显得汹涌,而金沙江的流量则相对稳定。

古人认为岷江的水量大于金沙江,这是视觉感知的错误。实际上,金沙江的年平均流量为4750立方米/秒,而岷江为2830立方米/秒,金沙江的水量远远大于岷江。

明朝时期,由于西南地区开始“改土归流”,人们对云南地区的了解程度空前增加了。

明朝中后期的徐霞客首次明确提出金沙江就是长江的源头,他在《溯江纪源》一文中提出:

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余按岷江经成都至叙,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舍远而宗近,岂其源独与河异乎?“其实岷之入江,与渭之入河,皆中国之支流,而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

不过,由于明朝的疆域未能延伸到青藏高原,徐霞客也未能探究长江源。

清朝康熙年间,将青海和西藏纳入到了版图之中,并且开始了全国性的地图测绘工作。

为了搞清楚长江的源头,康熙皇帝派遣人员到青藏高原进行考察,由于长江源气候恶劣,交通困难,使得考察人员无法深入江源腹地,不过这已经是历史性的进步了。

1718年,《皇舆全览图》完成,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位置被标注在了通天河一带。

1761年,齐召南所撰的《水道提纲》已经对长江源头的布曲、尕尔曲、当曲、沱沱河等江源河流进行了标注。

除了疆域范围和水文特征外,传统思想也束缚着人们。由于《尚书》是儒家的经典,所以千百年来,没有人怀疑《尚书》的这种说法。

如郦道元已经知道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从理论上就知道了金沙江的长度要超过岷江,但是也不敢怀疑《尚书》。

徐霞客虽然提出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但是没有得到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如果我们去了解历史地理和地质学,还会有更大的发现。

在7000万年前,金沙江和长江并没有关系,是各自的河流,金沙江从中南半岛入海,而长江发源于岷江。

之后,云贵高原开始隆起,导致金沙江向南流越来越困难。

在50万年前,金沙江终于改变了流向,和长江汇合为一体,并且成为了长江的干流。

50万年前,人类还处于直立人阶段,根本就不会有整体江河的长度、流向认识,更不会有文字记录。

因此,古人的长江发源于岷江并非是史前地理知识遗传,而是自己的视觉认知错误造成的。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