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很多电视剧经常出现主人公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有些人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千上万两银票这些阔绰的行为。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银子的购买力很低。经常出现几两银子一碗汤,一个小物件几十两的情节,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看看古代人写的笔记和文献,一两银子显然是不小的一笔钱。一般的平民百姓仓促间是拿不出几两银子的现钱的。很多作小本生意的人,一年挣不了几两银子。而一两银子,到底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曾经有的网友用大米做参照,认为明朝的时候,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也就是188.8公斤大米,现在一般的大米在一公斤3元至6元之间,我们就取个中间价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800多元,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

因为古代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同一种物品的价值也有很大差别。我国是在袁隆平院士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后,大米产量才激增,才能让中国的大部分家庭把大米作为基本食粮。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据老人们说,在他们小时候,一般的人家不是只吃大米的,在吃大米之外还要配上许多杂粮。换言之,现代的米价和古代的米价比起来是是偏低的。因此用现代的米价为基础来推算古代的银子的购买力是片面的。

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有个误区:就是人们下意识地认为“两”这个单位等同于今天的“元”,认为古代一两银子就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其实,我国一直是一个稀有金属缺乏的国家,而那些为数不多的银矿还多半都带有杂质,这直接导致历朝历代的白银产量都低得可怜。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我们翻翻史书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银矿开采量都很低,直到唐朝进军南方后,白银的开采量才渐渐提升。

到了两宋时期,宋朝政府为了满足给“辽、金、西夏”等国上贡的巨大需求,开始一边加大白银开采力度,一边疯狂提高炼银技术。

于是宋代的白银产量突飞猛进,高峰时期一度达到平均每年约20万两左右,但这样的产量依旧少得可怜。

明嘉靖七年《山樵暇语》卷八中记录,当时一亩地价值十两银子。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戚继光手下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才有这样的数字。

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后贸易顺差大,白银大量外流后,银价下跌造成的。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文(清初)到一千六七百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

肉类,粮食等食品价格,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下降,而土地价格跟社会价值一直都很接近,所以参考现今一亩地的租价,一两银子是800多人民币。

所以准确点的结论是,清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就是现在大多数地区800多人民币的购买力。

而平常老百姓使用最多的,应该是铜钱,而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手头不充裕时会用“没钱了”(铜钱)而不说“没银子了”。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不过在各种年代剧里,铜钱的价值简直低得不得了,卖东西找钱,零头都是几十文。然而铜钱价值真那么低吗?应该不是。清中期的时候,一文钱可以买一壶酒,或者一碗烧豆腐。三文钱就可以买一盘炒鸡蛋。

而到了清末,鲁迅的《孔乙己》里面写道,十几个铜钱可以买到一碗黄酒和一样荤菜。而现在一样酒一样荤菜至少是十几元。所以,一个铜钱应该跟今天的一元相等值。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

所以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银子都是相当保值的,有几十两银子就是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其实还有一种算法比较直观,今天的银价差不多4元一克,50克为一两。而清代的一两差不多在30克左右;按照当时的生产力限制,我们可以认定的是: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肯定不会低于人民币120—200元。

因为,在古代社会,哪怕一个年份,相隔不远的不同地区,由于人口结构、水旱灾害,甚至行政特色,都会带来诸多的不同,在今天我们看起来应该大致均平的物价,在古代社会可能隔着一道山就天差地别。

更重要的是,由于物流流通的发达程度,以及货币投放量的不同,也会产生看似匪夷所思的结果,哪怕是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明清社会,也一样如此。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