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是百日维新运动吗(戊戌运动是一场什么运动)

甲午战争的惨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

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日本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

此后列强对华大量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救国只有维新,不能再恪守“祖宗成法”,不能再“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思想迅速传播,很快形成一场政治运动。

1.维新思潮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县人。自幼熟读经史,后钻研西学。1888年康有为赴京参加乡试,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受到顽固派阻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州,开设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1895年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期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给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

上书失败,但轰动京沪,变法维新的序幕从此拉开。

同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此后康有为又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创办《强学报》。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谋划溥仪复位。

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变法通议》等文章,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呼吁变法图强,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在维新运动中,成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走向保守,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1929年在北京逝世,著《饮冰室合集》,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维新运动的中坚骨干和思想家、政治活动家。1896年谭嗣同在京结识梁启超等人,积极投身变法救亡运动。在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7年谭嗣同著《仁学》,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和封建伦理观念,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1898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失败被杀,年仅33岁,“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等政论文章,宣传维新变法的力作。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号召救亡图存。致力于翻译事业,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译《天演论》宣传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对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2.维新开始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连续三次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急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的努力下,加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危局,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共103天,“百日维新”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这次变法又被称为“戊戌变法”

3.维新内容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了100多道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的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自由办报;派人出国留学。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4.维新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法令的贯彻遭到阻挠和破坏。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史称“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闻讯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期间的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余均被取消。“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5.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但在政治上开放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和结社自由,在经济上制定了一些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在文教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改造旧学、传播西学的措施。因此虽然改革有很大局限性,但还是积极的、进步的。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但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政治改革运动,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使社会风气和社会习俗有了明显的变化。

6.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新旧势力对比悬殊。

主观原因: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及策略失误。

第一, 对旧势力估计不足,以为有了光绪皇帝支持,就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二, 虽有救亡图存的口号,但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第三,严重脱离民众,既无实权,又无军队,只能寄希望于袁世凯等人的帮助。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