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明朝陈友谅和朱元璋啥关系)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句话用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在合适不过了。同样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朱元璋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大明王朝,被冠以了驱除鞑虏的英雄称号。另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友谅却因为输给了朱元璋,而被冠以野心家的“帽子”。不管是《明史》这样的封建王朝正史,还是野史、民间小说对于陈友谅没有良好的评价。甚至在几百年后的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面,还把陈友谅描绘成一个耍尽阴谋的野心家。

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明朝陈友谅和朱元璋啥关系)

湖北仙桃:另类的陈友谅故居

陈友谅之所以被抹黑,最主要还是因为他在那场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输给了朱元璋。事实上陈友谅的失败是早已注定的,毕竟无论是从为人还是能力等方面来看,陈友谅都在朱元璋之下。

套用《过秦论》里面这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来形容陈友谅与朱元璋势力此消彼长再合适不过了。陈友谅之所以在与朱元璋的斗争中失败,最重要的便是二者的“仁义”之心。作为同是底层士兵出身的陈友谅跟朱元璋,在晋升路上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自己的领导了。

陈友谅晋升途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的两个领导——倪文俊、徐寿辉。因为不甘居于徐寿辉之下,倪文俊便密谋造反,不料事情败露只得投奔自己曾经的下属陈友谅。面对有恩于自己的老上司倪文俊的投奔,陈友谅选择了保全自己杀死了倪文俊。有恩不报非君子,从大局上来看这件事陈友谅做得没错,但是从小节上来看陈友谅无疑是恩将仇报。

等到了陈友谅羽翼丰满之后,徐寿辉变成了他夺取大权的最大障碍。在挟持徐寿辉攻下太平、采石之后,认为朱元璋所占的应天府可以唾手可得,就急不可耐地派武士用铁锤击碎徐寿辉的脑袋,然后以采石五通庙宇为行宫,草草称帝。

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明朝陈友谅和朱元璋啥关系)

江苏盱眙:明祖陵

反过来看朱元璋是如何巧妙的除掉自己的上级领导,就像陈友谅有倪文俊、徐寿辉两个障碍物一样。朱元璋晋升途中也有一个障碍物,那就是红巾军名义上的领导韩林儿。虽然当时红巾军的军权已经全部为朱元璋掌控了,但是毕竟名义上的领导还是韩林儿。为了除掉韩林儿,朱元璋授意廖永忠暗中弄翻了韩林儿的乘船。在韩林儿的葬礼上,朱元璋带着百官到江边哭祭,涕泪横流地为韩林儿设置灵位。一场哭戏不仅除掉了障碍,还赢得了“忠义”的美名。

如果说对待上级领导这件事更多的是看到朱元璋虚伪的“仁义之心”。那么对待俘虏的问题上,朱元璋的仁义之心就毋庸置疑了。在鄱阳湖大战期间,陈友谅的军队饥疲交迫,龟缩不出,朱元璋写信激陈友谅,说陈友谅不敢出战,非大丈夫所为。陈友谅见信后大怒,为了泄愤,将几千俘虏全部杀光。朱元璋却将俘虏全部放掉,并发放药品给敌军伤兵,公祭敌军死难者。两相比较之下,让本就陷入困境的陈友谅大军彻底失去的战心,在陈友谅被射杀之后,这些战败的士兵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投降。

只是在为人处世上输给了朱元璋,那还能用能力来弥补。但是恰恰在能力上,陈友谅再一次输给了朱元璋。元末起义最有利的旗帜就是“反元”,只要“反元”就能吸引老百姓的支持。基于这点,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树立起“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大旗。反过来看陈友谅在势力强大起来,便开始膨胀。不再理会“反元”的旗帜,一心只想着跟其他起义大军争夺地盘,失去民心的陈友谅自然是敌不过拥有民心的朱元璋。

民心不是口号喊喊就能轻易获得的。如果没有给到老百姓实惠,到头来还是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基于这点朱元璋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修筑堡垒,鼓励生产,与民生息。而陈友谅方面则是不注重百姓休养生息,一方面是自己享受奢靡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穷兵黩武,四处征战。久而久之,原先势力强大的陈友谅逐渐颓败,而势力弱小的朱元璋则是日渐强盛。

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明朝陈友谅和朱元璋啥关系)

【迎世博,我城我摄】南京:朝天宫

除了争取民心、与民生息之外,朱元璋在整顿军队纪律跟网罗人才方面的能力也是陈友谅所不具备的。为了整顿军纪,就连自己的亲信随从犯了罪也是一样惩罚。而陈友谅的军队则是“上下骄矜,法令纵弛”。网罗人才方面更不用说了,朱元璋文有刘伯温,武有常遇春、徐达等人。而陈友谅因为猜雄忌能,杀害赵普胜、徐寿辉,不仅促使许多部将倒向朱元璋,而且导致了明玉珍的分裂。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