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涛(杨伯涛回忆录)

1948年12月15日,黄维第十二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灭,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乱军之中被俘。被俘后的杨伯涛与其他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一样,很快被送往北京战犯管理所功德林,但与他的老上司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不同的是,11年后,杨伯涛成为第一批被释放的国民党战犯。

但是,改过自新的杨伯涛却至死也不愿原谅老上司黄维,并且表示这位“军事上无能,思想又顽固的司令官”,将数万年轻官兵送进了坟墓,这件事太令人痛心。

黄袍+绿帽,成就十八军军长

1909年,杨伯涛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垅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的他,由母亲独自养育,但因为家道艰难,母亲无力供给学费,1926年,中学只读了一年的杨伯涛,受革命思潮影响,投身黔军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成为学兵,参加了北伐战争,从湖南打到湖北。

杨伯涛(杨伯涛回忆录)

杨伯涛

1927年宁汉分裂后,杨伯涛转入程潜第六军教导团,任第六军第十九师排长。1929年春,杨伯涛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1935年又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因此,虽然是最初曾在杂牌军任职,但杨伯涛可谓是“黄袍(黄埔)、绿帽(陆大)”占全,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杨伯涛弃学赴沪,由当时的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委任为营长,率部抗日。1938年,又转任十八军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而此时的十八军军长正是他晚年都念念不忘的“仇人”黄维。

抗战时期,杨伯涛先后在九十四军和第六战区总部任职,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正是陈诚。1943年10月,杨伯涛参与策划常德会战,收复常德后,杨伯涛被陈诚委任为第十八军十一师师长,而这也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部队之一。

1946年重庆谈判后,十八军缩编为整编十一师,十一师也缩编为整十一旅,杨伯涛任旅长。

1948年9月22日,杨伯涛晋少将军衔,整编十一师此时也恢复了十八军番号,隶属第十二兵团。很快,杨伯涛坐上了因胡琏升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而空出的十八军军长的位置,并在11月随第十二兵团,开赴淮海战场。

黄维较真:他没当过十八军军长

不过,关于杨伯涛升任十八军军长一事,只是杨伯涛本人的说法。

杨伯涛在回忆文章中记述,当时黄维第十二兵团被围在双堆集,随着阵地不断丢失,黄维和胡琏都躲在掩蔽部里一筹莫展,到12月15日,终于决定突围。

杨伯涛(杨伯涛回忆录)

根据突围命令,各部队应该在黄昏时分统一行动,但杨伯涛回忆,黄维和胡琏“怕坐战车在夜间行动不了,逃不了命,下午4点多就命令第十一师和战车部队开始突围,他俩跟在后面冲出去,根本没有通知我……我等的不耐烦,出外瞭望的时候,发现西北乱成一片,才知道黄维和胡琏已经走了……”

带着残兵钻来钻去的杨伯涛始终难以钻出包围圈,无奈想折向西北第十一师方向,希望可以跟着后尾逃出去,但十一师早被打散了,只能又返回来。

杨伯涛回忆:“我清楚地知道突围无望,遇小河跃身水中,寻求自尽。随行的副官卫士因后面解放军迫得很紧,都四散逃去。我在水中浮沉,水浅没有灭顶,以后水寒彻骨,衣裳湿透,腰间佩带的左轮手枪和安眠药俱无法使用,只得在水中挣扎。追赶到河边的解放军对我开了两枪,我一动也不动,闭目等死,幸是夜色蒙胧,没有命中,解放军没有继续开第三枪,即向前面的溃兵追去。我受冷冻侵袭实在支持不住了,勉强爬到岸上。走不到100公尺,旁边冲出一队解放军,上来两个战士,将我左右胳臂挽住,不言不语,疾走10余里,到一个指挥部始停,给我烧火烤衣,不问话也不搜身,只将带的五万分之一的一张地图拿去。我不隐讳身份,自报姓名及军职。第二天备了一匹马让我骑上,转送后方。”

根据杨伯涛本人的回忆,他在被解放军发现后,是自报军职,说自己是十八军军长。对于这个说法,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反对证据,也正是因此,许多资料就把杨伯涛的职务标记为“十八军军长”,包括后来的影视剧中,也采用了这个说法。

杨伯涛究竟有没有升任十八军军长,他的老上司黄维曾为此专门写了材料。在材料中,黄维爆料,杨伯涛只是在双堆集覆灭前,由其于11月29日下令晋升代军长,满打满算也就干了半个月“代”军长。为什么是“代”呢,因为黄维报请南京核准的晋升电报并未收到回音。

杨伯涛(杨伯涛回忆录)

关于申请杨伯涛升任十八军军长的电文。

而根据湾湾最近公布的一批国府档案,黄维确实在11月30日给南京发电,称副司令官兼十八军军长胡琏申请免去兼职,所遗十八军军长一职拟由副军长杨伯涛升任。但蒋介石对此电的批复是“暂缓”。因此,直到十八军覆灭,杨伯涛身份仍然是副军长,并未晋升成功。

恩怨从何而来?

其实军长也罢,“代”军长也罢,杨伯涛确实曾经实际指挥十八军这件事应该是无误的,那么黄维为何要写这份材料,去纠结杨伯涛的身份问题呢?

在被俘后改造期间,杨伯涛曾专心撰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一书,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极有价值的作战参考资料,也为他后来能够第一批特赦加分不少。特赦后,杨伯涛又担任文史专员,除了专心收集整理文史资料外,还认真著书写传,包括《杜聿明将军》《陈诚军事集团纪要》《杨伯涛回忆录》等。

但颇有些“一根筋”的黄维在读了《陈诚军事集团纪要》后,极度不满,认为杨伯涛为了“讨好”,不仅在文中大谈陈诚土木系黑历史,夸张不实处不少,而且对自己多有丑化,这才写文反驳。

其实,黄维也并非纠缠杨伯涛,而是他自己就是个较真的人。据黄维的女儿回忆,当时政协文史资料里有一篇文章认为“邓演达是陈诚告密害死的”,黄维看到后非常气愤,“父亲写文章反驳了这个说法。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他为此花了得有小半年时间,到处查资料核实,访问亲历者。他平时是不会主动联系人的,可为这事走访了不少人,用事实说明邓演达不是陈诚告密害死的。”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