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语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单单将实词虚词等语法知识背熟,仍然是对付不了翻译等考试的。想要学好文言文,必须理解这个字或者是这个词在文本中的意思。这就需要在掌握语法的同时,配合语感来帮忙,换一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熟能生巧。也就是这个字眼,你见的多了,你自然就会了。这其实跟英语是一个道理。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良好手段。为此,我们就得注意一下诵读的要领。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散文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当然不要求学写文言文,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疑会有很大的裨益。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dòu)(不读破句)、读出语气。分述如下。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第一,读准字音。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 (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例如“王”和“衣”,现在只作名词用,读“wáng”“yī”,但在文言文里,除了作名词时读音和现在一致外,还可用作动词,王读wàng”,意思是为王、成王业,如“沛公欲关中”(《鸿门宴》)。衣读“yì”,意思是穿,如“乃使其从者褐”(《廉颇相如列传》)。

2.通假异读。字(词)通假,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关于通假的知识,将另文详述。这里要说的是,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由于古今音变,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会有不同,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中的“说”通“悦”,就得读yuè,而不读shuō;“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通“嘱”,就得读0ǔ,而不读shǔ。

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对于这类字,要依照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凡是已经明令废读古音、统一读今音的,就读今音。如“叶公好龙”的“叶”是姓,古音读sè,现在统一读yè。《阿房宫赋》的“房”,旧读páng,现在统一读fáng 。凡是未作规定的,应该依照传统或习惯的音去读,如“吐蕃的“蕃”,应读bō,不要误读为fān或fán;“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中的“射”,应读yì,不要误读为shè。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另外,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见的字,要认真地辨明字形,查明字音,不可含糊放过,也不可臆测,以形近字的音作为字音,或者读半边音,如“墙”“樯”“蔷“等都读qiáng,但是“不稼不穑”(《诗经·伐檀》)的“穑”应读sè,不要误读为 qiáng;“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的“诣”应读yì,要误读为“旨”(zhǐ)。

有些双音词,意义和单音词不同,字音就起了变化。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的“汤汤”,当水势很大讲,要读 shāng shāng,不要误读为 tāng tāng;“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参差”,要读cēn cī,不要误读为 cān chā。

把字音读正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除按照课本注解的标音去读之外,还要勤查字典。不只遇到生字要查,遇到用熟知的字义解释不通的字,也要查;不仅要选用适合的字义,还要看字音有没有变化,这样才能避免读错。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第二,读清句读。特别要注意句中的停顿,不要读破句。

古代文言文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培养分清句读的能力,也总结出不少经验。现在选入课本的文章和一般选本,都巳加上标点符号,诵读时只要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即可。但是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还得特别注意。

1.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词义也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分开来读,不要错把它当作一个词合起来读。例如“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均见《赤壁之战》)其中“形成”“地方”,在现代语中都是一个词,但在上述句子中“形”是名词(前有定语)作主语,“成”是动词作谓语;“地”是名词作主语,“方”和后面的“数千里”合起来作谓语。因此,诵读时要稍作停顿,“鼎足之形/成/矣”,“地/方数千里”;如果“形成”、“地方”连读,就错了。

2.一些较长的句子,诵读时要在句中停顿,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例如:“此所谓“强弩之末勢不能穿鲁缟’者也。”(《赤壁之战》)“此所谓”后面,自然可以停顿一下,以显示下面是引文;引文有十个字,是个完整的句子,中间再要停顿的话,就只能停在主语的中心语“末”的后面;如果不辨清语意,误停在“势”的后面,就是读破句了。同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不当误读成“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可是,在“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中,句中停顿只能放在“将兵”之后,“将将”必须连读。因为形式虽然是两个“将”字连写,但词意和结构都不同。于此可见词意、结构同读音停顿的密切关系。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3.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夫”(“维”)“盖”“惟”“其”“若夫”“至若”等,诵读时必须作些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否则就会影响文意的理解。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是以“夫”字领起后面三个句子(其中第一个句子,还有一个介宾短语作状语),用来发表看法,如果念成“夫以”,就与原意大相还庭了。“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盖”字的作用,与“夫”字相同,只是语气稍为委蜿些,带有推测意味,如果念成“盖儒者”,就起不到统领作用了。“惟”字多放在表时间词语的开头,“其”字多放在表推测、感叹、反问语气的句子的开头,都要稍作停顿。《岳阳楼记》中的“若夫”领起“悲”的一大段文字,“至若”领起“喜”的大段文字,更是非单独停顿不可。

第三,读出语气,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因为用语言表达感情色彩,总是带着语气的。在文言文里,词的感情色彩、句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和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前句用了“必”字后句用“……者……也”表示判断,语气坚定有力。“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抽蛇者说》则强烈地反映了作者无比激愤感慨,以及迫切期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之情。又如《芙菓》第二段(言“可目”的一段),先以群葩作反衬,然后从未开花时、花开时、花谢后三个方面来说明芙鄭的“可目”。短短一段文字,连用了只、皆、矣、则、自便、及、则、既、亦、矣、迨至、此则、者也、及、亦、矣、乃复、而、此皆、者也”等一系列虚词,还用了反衬、拟人、顶真、对偶、引用(睹引)等修辞手法,不仅贯通了文气,使脉络清晰,而且使文章抑扬顿挫,跌宕生姿,从而确切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无比喜爱、由衷赞美的感情。如果不把语气诵读出来,文章的感情、气势和节奏就无从体现,文章的妙处也就体会不到了。所以读文章不当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还要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来体会语气,才能心领神会,尝到读书之乐。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体会文章的语气,当然不能局限于虚词,但是文言文里虚词确是表达各种语气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体会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主要是靠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在朗读中揣摩怎样使语气和思想内容相适应。我们虽然不要求学旧时读书那种摇头晃脑的姿态和故意拖长声调的作法,但是语言是有声的艺术,朗读和默读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诵读必须用普通话,要出于自然,不要拿腔作调。另外,诵读古典诗歌,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感情。这里就不介绍了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阅读训练】

一、区别字形,给下列各字注音并组成词语。

恃( ) 持( )诗( ) 桓( )恒( ) 垣( ) 析( ) 柝()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气传金~”tuò拆( )

瞻( ) 赡() 檐( ) 悔( ) 诲( )海( )

二、辨别词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1.( )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相如每( )时,常称病(《廉相如列传》)

2.何用( )夫婿(《陌上桑》) 封( )宛然(《记王忠肃公事》)

3.马之千里者,一( )或尽粟一石(《马说》) ( )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4.荆州……东连吴( )(《隆中对》迁客骚人,多( )于此(《岳阳楼记》)

三、把下列句中的异读字找出来,并标出读音。

1.著我旧时裳(《木兰诗》2.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 4.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5.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赤壁之战》)

四、下列各个句子,如果中间需要停顿时,该在何处停顿?试于可停顿处用“/”标出来。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答司马谏议书》)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神山记》)

五、辨别下列句子表达的是什么语气,其中的语气助词相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语气助词。

1.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4.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芙蕖》

5.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6.廷掾起矣。……若皆罢去归矣(《西门豹治邺》

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朗读技巧)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