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元稹的西厢记是一部典型的(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哪部作品)

《莺莺传》或为元稹的真实经历,《西厢记》为改编。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国著名的爱情杂剧,除了本身有名外,在各类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也是颇高。

笔者第一次知道《西厢记》是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看到书中讲述宝、黛二人背着贾府长辈和其他人偷偷翻阅这本当时被禁止的诲淫之书。

后来上了高中开始干起在老师眼皮底下看各种小说的行径时便对宝、黛二人的行为有了深深的共情。

也是在那时,笔者了解到了《西厢记》的前身——《莺莺传》。

《莺莺传》介绍

《莺莺传》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元稹,作为《西厢记》前身,故事内容与走向大致一致,没有特别大的出入,讲述的是贫苦书生张生与贵族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只是,与《西厢记》的歌颂爱情不同,《莺莺传》的故事所要传达的意思在笔者看来有些矛盾。

故事一方面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漠视门第观念、敢于反抗的古代女性崔莺莺的形象,富有一种诗意美,具有诗化倾向,与唐诗正处于巅峰时期的时代条件相呼应。

其中崔莺莺更是代表了一种反抗传统礼教,挣脱其束缚的一种精神。

可照理说,既然如此,那么张生便应该与崔莺莺共同摆脱世俗的桎梏,得到圆满的结局。可故事走向却颇为讽刺。

书中张生进京赶考因未中而滞留后便变了心,搬出商纣王与周幽王的故事来为自己的始乱终弃找借口,认为莺莺会扰乱自己的内心。

后来二人各自成婚,张生路过莺莺家门时便要求以“外兄“的身份相见,遭到崔莺莺的拒绝。

除了书中张生始乱终弃还百般开脱的行为令今人所不齿外,作者元稹也有着明显偏向于张生的倾向。

他视莺莺为“尤物“并将她与历史上所谓的亡国”祸水“相提并论,还美化了张生的行为,为他辩护,借书中群众之口把”始乱终弃“说成是”善于补过“。

此书一方面将美好的词汇尽数堆于崔莺莺身上,惹得当时元稹好友杨巨源还写诗为崔莺莺叹惋,另一方面又拼命地美化张生的行为。

如此看来,这也着实是令人费解,最后的结局与张生后期的变心也是与《西厢记》最大的不同。

那么,书籍费解,或许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借此来窥知一二。

不过由于时间实在太过久远,关于元稹和《莺莺传》并没有完全确定的说法,在此,笔者只是介绍一些自唐宋以来较为权威的解释,历史上也有些许的异议,在此不再赘述。

元稹

元稹为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共称“元白“,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首先来看看元稹为何要写这本书,又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呢?

据现今的考证,这个故事最早成型是在贞元二十年——即公元804年——九月,元稹将故事的大概内容讲述给李绅,二人又分别作下《莺莺歌》与《莺莺传》,这是最早的来源。

自唐宋以来,关于张生与崔莺莺的人物原型,一直都有讨论,而其中最占大头的说法则是“元稹以张生自寓“。

包括宋代的王铚所著《〈传奇〉辩证》、赵令畤所著《侯鲭集》中《辩传奇莺莺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及陈寅恪、岑仲勉等名家都认为张生原型乃作者元稹本人。

而崔莺莺的原型亦有相传为曾与元稹有过一段情的崔氏表妹。

这的确很巧,并且若以此来解释的话,元稹就是妥妥的渣男本人,一方面放不下自己曾经的爱人,另一方面又出于人本性里的自私而为自己开脱,这的确非常符合情理,实乃人之常情。

不过在今人吴伟斌所著的《元稹考论》中却否定了“张生自寓“的说法。

而从其他方面来看,或许也有另外可能。在当时,元稹所著《莺莺传》为行卷所用,即为科举考试之前向考官推销自己的敲门砖。

而在此便可作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还记得前文提到的书中视莺莺为”尤物“,还搬出了商纣王与周幽王亡国的典故来为张生开脱吗。

若是向考官推荐自己而写,那么必然要表现出自己的决心与一心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那么运用如此的典故是否也可以大胆地理解为是要表达自己决计不会陷入那温柔乡,而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呢?

结语

不过无论如何,历史都已经过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去纠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是我们如何从历史中找到可以解答我们如今问题的答案,抑或是帮助我们更加稳健地向未来走去。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