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195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等都获成功。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2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期间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1976年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清明节纪念活动,由于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1977年参加解放军海军,1978年王朔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1期上。1980年,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但并不太成功。此后,辞职靠写作为生。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1990年代他的小说被大量翻拍成为电视剧、电影。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有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对的传统京派指老舍等人)。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王蒙

王朔小说的人物生动,但却太单一,\"男女老少都贫,一贫到底\"。——韩少功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小说再版王朔自叙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1.《动物凶猛》(1991)

故事以“文革”为背景,描写了北京市一个部队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长过程。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处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灵;在“我”的世界里,高氏兄弟是山大王、汪若海是贰臣、于北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在“我”的心中,家长令人厌恶、学校无聊乏味。也有发自内心的对异性的迷恋,但这种浪漫的感情最终还是被无法控制的兽欲所吞噬。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虽然出生地不在北京,但是很小的时候就随家搬到北京住了,他小时候是在北京的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他们成长的童年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经历大不相同,那时是贪官很少,大家都穷,甚至越穷越骄傲;人民内部的矛盾都是内部自己解决;小伙伴们每天在一起玩得更亲密。和现在差别都很大。王朔和他的小伙伴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军人,经常不在身边,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和伙伴们一起调皮捣蛋度过的,逃课、打假更是家常便饭。王朔说他到现在还坚持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让小孩子们乖乖的坐在学校里而不出去闹事,每天学着那些以后工作永远用不上的无用的知识。那是中国非常特别的一段岁月,王朔、姜文、陈丹青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在那个大背景下长大的,和现在相比,发现他们好像特别怀念那段时光的一些东西。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也许那个夏天什么事也没发生。我看到了一个少女,产生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想像。我在这里死去活来,她在那厢一无所知。后来她循着自己的轨迹消失了,我为自己增添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2.《玩的就是心跳》(1989)

《玩的就是心跳》讲述了方言因为被怀疑是一场谋杀案的凶手而不断追寻自己过去记忆的故事。小说穿插着文革对于当时部分年轻人的影响与迷茫。小说先是用了第一人称直白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方言追寻真相的过程,但是后半段峰回路转,把方言所丢失的记忆以第三人称倒叙着说了出来。前后还能呼应,解人疑惑,的确说明作者构思能力的高超。

王朔的这本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原因之一是对“过去”刻骨铭心的人少了,路上被大灰狼咬掉的肉好多都重新长出来了,虽然有伤疤但是不疼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没有意义,因为某种程度上,过去是一个参照物和路标,提醒我们走好以后的路。所以,《玩的就是心跳》依然是一本有意义的书,王朔依然是一个有意义的人。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3.《看上去很美》(1999)

作者王朔说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北京复兴路29号院的一帮孩子,时间是六一年到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主要地点是幼儿园、翠微小学和那个大院的操场、食堂、宿舍楼之间和楼上的一个家。主要人物有父母、阿姨、老师、一群小朋友和解放军官兵若干。没有坏人,有一个幼儿园的阿姨有一点可笑,仅此而已。”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作品,它的出现使王朔“世俗文学”“痞子文学”的称号产生动摇,他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写作理念,以“垮掉一代”为写作对象,调侃政治、游戏人生为主要题材,转向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来揭示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看上去很美》使王朔的写作风格逐渐向正统文学靠拢,这样的靠拢并不是说王朔写作风格的丧失,而是写作风格的转型。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机关大院的童年被搬上小说叙事,许多小事联结在一起,我们便看着方枪枪长大了。许多想法不谋而合,他睡不着便看着幼稚园的天花板,而我们也常常看着床板,一点光亮的晃动都引得好多胡思乱想。还有许多幼时不知事而猜疑大人世界的想法,同伴间打闹产生的误会笑话,都会让我们忍俊不禁。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4.《我是你爸爸》(1991)

《我是你爸爸》是王朔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有知识、有头脑的书店营业员马林生离婚后独自带着儿子马锐生活,他有时也很浪漫,不切实际,和儿子的关系却令他头痛的故事。小说反思了伦理关系、教育子女问题。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无疑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的政治宣言、创作主题、艺术观念、美学趣味和题材样式都公然对传统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显然20世纪80年代后期青年艺术审美强调的是世俗性。王朔的创作是分阶段的。从《橡皮人》开始,温情的东西少了。《顽主》开始调侃。跟着是1989年,四月他在庐山参加一个笔会。他对这种没心没肺、特无聊的调侃产生了怀疑。然后,他写了较为深沉的《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反映两代人的矛盾和苦恼,具有喜剧谐谑美。它叙述比较严谨、讲究,故意漏洞百出的反技巧、反精致的行文策略被修正,语言面貌有所改观,也理所当然地还保留着某些王朔式特征。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5.《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以敲诈勒索为生的浪子和两个单纯女孩儿之间的情感故事。在第一个生活阶段里,我是一个靠敲诈勒索为生的罪犯,常常与同伙冒充警察去饭店客房讹诈嫖客的钱。某一天,我在公园里认识了女学生吴迪,自此我们便相爱了。后来吴迪为报复我而走上邪路,直至为我殉情自杀,而我最终也没逃出被逮捕并被判刑的下场。 第二个阶段是我保外就医后的生活经历。我在去南方旅游的船上认识了女学生胡亦,我们相识的情景与认识吴迪的情景颇有些相似。在我已经爱上胡亦的时候,她却被两个冒充作家的通辑犯强暴了。我把胡亦送走后,便与那两个通辑犯大打出手,直到将警察引来。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说过:“每次冒险都遭受到准确的痛击,每次谨慎又往往坐失良机。”这也许就是人生。《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王朔被阅读最多的小说,其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6.《过把瘾就死》(1992)

赵宝刚改编的电视剧《过把瘾》太深入人心。

书中方言和杜梅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女的更多的把情感表现出来想让人知道,甚至到绑架也只为了确认我爱你这三个字而已;男的把感情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而不自知,直到离婚后一次偶然相遇,把她搂在怀里,才心碎地发现自己那么爱她。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过把瘾就死,过了把柔情蜜意的瘾,心却死了。没有死灰复燃,只剩一丝令人愉悦的忧伤。此生,再也不会对任何一个人,爱他爱到想死。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7.《空中小姐》(1984)

《空中小姐》是王朔早期著名作品,讲述了退伍海军“我”同空姐阿眉之间的爱情故事:带着淡淡的浪漫主义基调,十三岁的少女阿眉同二十岁正在海军部队的“我”相遇了,阿眉从那次邂逅开始就带着梦幻般的崇拜爱上了我,后来,我退伍以后,阿眉成了一名空中小姐,我们再次相遇并坠入爱河。退伍海军在社会上开始处处碰壁,难以遂心,阿眉却用少女的纯真和爱包容着“我”,但终抵不住阿眉同事朋友的流言蜚语和我内心的矛盾挣扎,我和阿眉分手了,两年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民航飞机坠毁的消息,而阿眉正在那架飞机上面......

王朔早年的文字确实有些矫情,用真情实感让人感动,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少女情怀。《空中小姐》就写出了这样的感觉,让一个旁观者再次激发起曾经萌动的感受,并或多或少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初恋再次浮现,边读边重温,感受不错。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8.《浮出海面》(1985)

《浮出海面》写于1985年,是根据王朔和前妻沈旭佳的真实感情生活改编的,尤其提及两人拮据的生活细节。王朔在访谈曾承认:有那么多段日子两个人都没有手表,上街之后得侧着脸看路人手腕上的表来对时间。而稍微有点钱之后,沈说:“我真不想让你出名,我希望我们老这样”;王朔听了这话产生出不尽的喜悦——真觉得所有称之为“名利”的东西都是扯淡,我决不让它成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

然而,有些人光芒是藏不住的,后来,王 朔果然非常非常出名,两人却分开了,留下了这本小说,上下部,分别各自从男主(石岜)和女主(于晶)的角度叙述。一个发生在北京的、关于一对年轻普通有点穷的男女的(男主甚至最后还瘸了腿始终没有发财)、非常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

9..《橡皮人》(1986)

《橡皮人》是王朔1986年发表的一篇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到了今天,它卷土重来。 今日这个词的注解是\"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10.《千万别把我当人》(1989)

《千万别把我当人》中讲述了一个所谓活着的义和团传人的故事,还有一个不知所谓的“中赛委”,读来让人难忍发笑。赵航宇、刘顺明、孙国仁等人打着在中外自由搏击赛上为国争光的名义成立了“全国人民总动员委员会”,他们无意之中发现了正在苦苦寻找的义和团大梦拳的传人唐元豹,然后他们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改造。从此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变性,唐元豹都逆来顺受的接受了,最后他终于在世界忍术大赛中获得了冠军。

我们可以把这篇《千万别把我当人》看作王朔对历史上某一时期人民生活状态的揭示与讽刺,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主要人物以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影子。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附:《致女儿书》(2007)

《致女儿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他要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

在书里,王朔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这种非常平等的视孩子为独立个体的父女关系在现代社会也还是仅见的。

而文字极其优美和细密。王朔在这个私人情感领域里倾身投入,袒露挚爱亲情,这在他以前的创作中从未有过。其中《致女儿书初稿》就是一篇上乘的抒情散文,浓情炽爱,此时心情;爱而不得,去而复返,一吟三叹,低回曲折。是显露王朔真实心性的性灵文字。

尤为难得的是,这里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因为在所有的事情上也许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惟独面对女儿,只要你离开就意味着自己从根儿上的不负责任。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真挚、深情、不留余地的自我省思是《致女儿书》品高一格的鲜明标志。

作家王朔的身世(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