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宋】胡仔

|水调歌头·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 朗读者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沪语播音员叶进

TIPS

本篇朗读全在于感情的把握和掌控,既要体现词作之浪漫豪放,又须饱含作者深远的思念,最好再略带几分醉意,而所有的情感又必须控制在理性范围内,不可过于夸张做作,以上要点与普通话朗读并无二致。沪语朗读,在字音上无甚难处,注意正确运用“问、去”二字的文读。三个“人”字语素在不同处采用的文白两种处理,亦为择优而取,并非成规,供参考玩味。

/此时此地此景 何似在人间/
公元1076年9月21日,农历丙辰年的那个八月十五,时任密州太守(类似今天山东诸城市市长)的苏东坡喝醉了,对着明月他又问又叹、倾诉起来。词的开头是一番疑问,“几时有”、“是何年”,明月和青天似乎成了他的一位知交,沉默无言但又解语。同时又把我们拉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看琼楼玉宇、天上宫阙。苏东坡不光发问,还要追寻,意欲“乘风归去”,因为当时的他正处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不知何去何从。但终归我们在上半阙的最后一句找到了他心底的答案:“何似在人间”。

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赵孟頫画苏轼像

于是词的下半阙从对月变成了怀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从人对月仰望变成了明月俯瞰人间。此时此景又引发了他心底的遗憾和疑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是他自己随即又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份自我的解答是经历了人生风雨后的感悟。最后他说出了一句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这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好像也让我们收获了一份旷达乐观的心态。

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词的前面小序中写道“兼怀子由”,子由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当时苏东坡在密州任职,密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而子由在山东济南任职。苏东坡本来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的地方做官,因为要和弟弟靠得近一点,所以申请来到密州,但是来了一年多也没有时间和弟弟见上一面。中秋之夜是团圆之夜,他作下的这首词既是对手足同胞的思念,同时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大诗人就是拥有一种能力,把个人的生活感受变成对全人类、全宇宙的思考。

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这首词自诞生以来九百多年传唱不衰,比如晚苏轼一百多年后的南宋词人吴潜在《霜天晓角》里写道:“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 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而我们在邓丽君、王菲的歌声中也感受过它的韵味。今天的沪语版本《水调歌头》感觉如何呢?给我们留言谈一谈吧。

朗诵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水调歌头朗诵结束语)

来源:上海戏曲广播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