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木堡之战明朝会失利(土木堡之战明军为何惨败)

明朝只要占住北京不走,也先就灭不掉明朝。而明朝一旦离开北京,那就真心不好说了。灭掉明朝,或重开一个南北朝,都有可能。

所以,也先灭掉明朝的上上之策,也是唯一之策,就是占领北京。但是,于谦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也先只能仓皇南顾、逃回草原。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北京。

土木堡之变后,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这时候,北京就是一座空城。但是,这座空城很重要。因为这里是大明的首都。

而最要命的问题是:这座空城,还没了皇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蒙古人给抓了。蒙古人是带着大明的皇帝来攻打北京的。如果明英宗说话还好使,那么北京的大明朝堂就应该跟瓦剌人办理城防交接手续。

北京能够守住吗?

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军事的角度,北京都守不住。

皇帝被抓了,这就是最大的政治。古代国家,不是人民主权,而是君主主权。大明的江山,北京百姓说了不算,大明皇帝说了才算。所以,瓦剌人抓了大明皇帝,就相当于擒贼先擒王,提前将了大明的军。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大明精锐尽丧,多一半的大明官员或死或俘。北京保卫战还没开打,大明先废半条命。瓦剌的二十万蒙古大军,在土木堡之变后,等了两个月。等待目的是要赎金,让大明赎皇帝。见赎金无望,也先立即组织进攻。而这次进攻,瓦剌大军只用了十一天时间,就兵临北京城下。这个进军速度,根本不是要赶跑大明朝堂,而是要生擒大明朝堂。

所以,北京完全守不住。

但,一个硬汉出现了。这个硬汉就是大明的兵部尚书于谦。我们关注最多的是于谦的爱国热情和斗争意志。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于谦的组织能力。

在大明废了大半条命的情况之下,于谦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北京的城防部署。刘邦点兵不过十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于谦北京保卫战,却不止是点兵点将的问题,而是还要组织首都、组织朝堂、组织国家的问题。

于谦的组织细节,不多说了,主要说三个大的举动。这些举动,每一个都非常了不起。

一个是朝堂上硬到底,谁要怂就杀谁。如果是忠君,那就倾家荡产赎皇帝,但于谦不赎了。都要打仗了,只能花钱养军队,不能花钱赎皇帝。如果是理性,那打不过就该跑,而现在却要意气用事。谁敢说迁都,那就杀谁,不能允许有人动摇军心。

一个是战略上立新帝,明英宗不要了。君还是要忠的,但不再忠明英宗了,而是忠景泰帝朱祁镇。重新选个皇帝,就等于让也先手中的明英宗从无价之宝变得一钱不值。明朝的官僚,玩起套路来,绝对碾压蒙古人好几个数量级。

一个是战术上总动员,号召各地勤王。大明皇帝虽然被抓了,但皇帝是国家领袖,而国家运作是要靠政府的。政府就是大明朝堂。新皇帝一立,朝堂再一布局,大明的权力系统率先恢复起来。所以,各地勤王部队和援助物资,才能顺着大运河源源不断地涌进北京城。

最有利的因素,是也先给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家伙一直在盘算该用明英宗敲诈大明多少钱。但,你要是说也先只想要钱不想入主中原,也不对。不用乞丐的价值观来揣测王侯将相的价值观。这伙人自我实现的需求,绝对强于金银财宝的需求。

于是,大明可以组织举国抗战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不是二十万蒙古大军列队阵战一座北京城,而是要对付整个大明。

即便如此,北京也不见得能够守得住。

原因是精锐尽丧。大明跟大宋的套路差不多,基本上都属于重内虚外一流。京师的三大营是绝对主力。但,土木堡之变全给打没了。所以,北京保卫战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没了可战的精锐了。人数虽然依旧占优,而能战的精兵却打没了。

那么,为什么北京保卫战还能成功呢?大明为什么没能重蹈北宋的靖康之耻?

因为北京不是汴梁。

汴梁无险可守,而北京却处处险要。

也先进攻北京,不可能让二十万大军一路平推,必须要分兵推进。集中一路死命揍,不行吗?

不行。

一万人站成一排,至少要5000米。而要行军的话,不可能隔着半米列队,必须把距离拉开。一战的时候,德国一个军的队伍长度是32英里。然后,你再想象一下,也先需要把军队拉开多远的距离。所以,二十万大军怎么也不可能全都堆在一路。这么做,效率太低。

同时,也先的军队是整个草原总动员。也先只是一个实际上的部落联盟首领(名义首领是黄进家族),自己的直属部队没有二十万人。于是,瓦剌大军不可能来自一个地方。有从山西方向来的、有从承德方向来的,还有从东北方向来的。所以,出兵地点也就决定了必须分路行军。也先就是想集中一路打,也没法集中。

所以,也先必须分路进攻北京,他把二十万大军分了三路。

西路是主力,即也先率领的十万大军,从紫荆关方向杀了过来。

紫荆关位于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上。这就是军事要地。啥叫军事要地?想想秦战国的函谷关就行了。首先是没法绕,从山西到北京必须走紫荆关;其次是不对称,人家派个几百人就能拦住你几万人;第三是耗时间,耗你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

但是,也先手里不仅有明英宗还有太监喜宁。这家伙直接投降蒙古人了。于是,蒙古人有了带路党,硬是轻松突破紫金关。所以,也先才只用了十一天时间就干到了北京城下。

这是主力一路,非常顺利。但是,其他两路却非常不顺利,可以说完全失败了。

中路,相当于从北京正北杀过来。

但这一路蒙古人一头就撞上了居庸关。直到北京保卫战打完,居庸关这一路蒙古人也没能杀进来。这还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也先打不下北京后,却没法退。退军的高效路径是居庸关方向。但是,因为一直没打下来,所以想从这里退都不可能。

东路走的是密云方向。即便现在,密云大山仍旧让人望而却步。生态环境好了之后,什么野生动物都跑出来了。在数百年前,这条路有多难走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这一路蒙古人走得就非常痛苦。直到北京保卫战打完,东路蒙古军队也没走到北京。

所以,二十万大军,实际就来了也先一路。如果紫荆关能够扛住,北京保卫战都未必打得起来。北京的这个地利上优势,完全是北宋汴梁无法同日而语的。

于谦的组织能力、北京的地利优势,这才是大明北京保卫战的真正筹码。分析战争,首先不要往战斗精神、战斗意志方面着眼。最好先把战争当成一场拳击比赛。身高、体重、臂长、力量和技术,等等这些客观要件才是最该关注的、最可分析的。

北京保卫战,于谦打得有声有色。关键是大明军队没跟蒙古人打城防战,而是开出城门、直接玩野战。这个套路,一下就把蒙古人打蒙了。

于谦堪称秀才领兵,但领兵的手段却堪称残忍。先是命令锦衣卫全城抓军人,谁没出去打仗,逮到之后就是杀;再是,军队开出去之后,立即关了城门,要么打死蒙古人、要么被蒙古人打死。最要命的招数是后队斩前队、人人都是督战队,逼着明军必须跟瓦剌人玩命。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同时,明军装备的火器也发挥了作用,大炮、鸟铳专克蒙古骑兵。

但是,仍然要承认:北京保卫战是险胜。因为另外两路蒙古军队死活也没能抵达北京城下。如果他们到了呢?也先的意志将会更坚定,蒙古大军的士气将会更高昂。而居庸关一旦被突破,北京只能被动挨打。

北京保卫战,小编专有文章叙述。这里不多说,主要说北京与大明存亡的关系。

北京的经纬度详细坐标,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位于文明交汇地带。以北是草原文明、以南是中原文明。明朝定都北京,就相当于把枪口顶在了草原的脑瓜壳上。北京虽在前线,却是大明的底线。在这里,你就不许动;动一寸,我就跟你玩命。

这个顶在草原脑壳上的形势,确保了华北平原这个广袤农耕区的绝对安全。所以,也先的瓦剌蒙古即便实力再强,也无法成为另一个契丹大辽。

既然成不了契丹大辽,那么草原世界就一直动荡不安。大明可以长期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办法,实现对草原的控制。实际上,也先的瓦剌蒙古也曾经接受过大明的扶植,目的是对付北元的鞑靼。

为什么草原会一直动荡不安?

草原结束动荡的前提,是草原重归一统。但唐以后的草原要重归一统,就必须打出一个军事最强部落来。除非出现成吉思汗那种天纵英才,这种军事最强部落几乎没可能打出来。所以,唐以后崛起的两个民族,都不是纯正的草原民族,而是出自东胡系的契丹和女真。所以,要么是中原的隋唐帝国羁縻草原,要么是东胡的辽金控制草原。直到出现了成吉思汗,蒙古草原的力量结构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就是草原重归一统。

为什么草原不能自组织地统一起来?

因为草原的政权结构一直是部落联盟式的,而不是中央集权式的。简单说就是大汗再大,也不是皇帝。大汗与手下将领,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一种隶属关系。甚至,这种合作,还要看将领们开心不开心。一旦大汗弱势了,将领们就可能重新选个大汗。因为草原将领全是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各自都拥有一个军事、生产、生活单位。

大元以后,黄金家族式微,草原成了部落军阀的割据天下。这种状态的草原,正是大明所乐见的。但是,除了产生成吉思汗那样的领袖、除了东胡系突然崛起,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改变草原的力量结构?

有!这个办法就是入主中原,或一只脚踏入中原。只要草原占领了河北和山西的农耕地区,就可以获得农耕资源注入。而一旦拥有了这个外部资源,草原的大汗就可以赎买掉各部落酋长手中游牧骑兵。而这就是契丹大辽的组织模式。

草原大汗左手捏着中原的财富,右手捏着草原的军队,用财富赎买军队、用军队收割财富。这个正反馈一旦形成,那么瓦剌人就有望成为第二个大元。

所以,北京这个位置就非常重要。

北京的南面是华北平原,北京的西面是山西高地,北京的东北就是东胡系的女真,北京的北面是蒙古草原。大明把首都定在北京,就可以向这四个地方高效输出统治能力。无论是出兵搞军事征服,还是出使搞外交博弈,甚至是开关搞经济贸易,都能实现高效输出。

所以,瓦剌一旦占领北京,那么河北和山西肯定守不住。

大明接下来必须迁都南京,这就是偏安朝廷。偏安朝廷甚至都控制不住中国北京,更不要说草原世界了。而也先的瓦剌蒙古,则可以顺利收割山西与河北的资源财富。

对于大明,江南才是财富之地,山西与河北只能屈居次位。而对于瓦剌、对于蒙古,山西与河北就是草原人的江南。

山西与河北的资源反向注入,足以改变草原的力量构成。而最大的改变就是草原可以实现集权。这就是统治逻辑的改变。而游牧骑兵一直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王者。财富注入、集权实现,再加上游牧骑兵,即将步入中期的大明也就只能是第二个南宋。

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未灭,是因为自己还占着北京,甚至继续定都北京。土木堡之变以后,也先要灭掉大明,上上之策也是唯一之策,就是攻占北京。

但是,于谦力挽狂澜了。有些英雄,很厉害,因为他们乘势而上或顺势而为。而有些英雄,更厉害,因为他们可以凭空造势或逆天改势。于谦,属于后者。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