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是几年一次-(乡试几年一次又叫)

院试合格者为秀才,考生拥了秀才身份才能考举人。明清时把举人称为"孝廉",这和之前的孝廉性质不同。

考举人必须要参加全省的考试,也叫"乡试",又因为时间在秋天,所以也叫"秋闱"。它是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如遇国家庆典,可临时增加一次,叫"恩科"。

乡试的考官须从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和翰林中选任,但回避原籍省份。每届每省派正副主考各一名,各省行政长官为监考官,另外还要从进士出身(非原籍)的知县丶州判中临时抽调一二十名为同考官,又称房官。由此可见,国家对乡试的重视程度。

乡试报名要采取集体报名的方法,由学政开名单报送主考。院试合格,但后期检测考核在四等以下的秀才不得参加乡试。

乡试地点在各省省会贡院,现在的各级考试就很方便,在一县丶州内全部解决。贡院的外墙很高,上植荆棘,类似现在的电网,因此又称"棘闱"。贡院内有许多考棚,依千字文编号,每号又分几十间小房子,叫号舍。贡院内大约有几千甚至上万间号舍,它们高6尺,深4尺,宽3尺,仅容一人坐,这比监狱好不到哪里去。

乡试考三场,每场三天,九天考完。考生入场较为严苛,先有两名士兵搜查一名考生,"摘帽,脱鞋,懈衣,散发,衣服被褥,一切用具通通打开,毡毯无里,皮衣无面,笔管镂空,板登单层,蜡台要低,砚池要薄,点心要切开。之后考生散发赤脚,手挽篮子,和乞丐无异,找到号舍,号门落锁。考试期间,日夜有人巡逻,想作弊比登天都难,哪像现在,有监控,照样作弊得逞。

乡试第一场在八月初九,第二场在八月十二,第三场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只能在考场里过了。第一场考7篇八股文,二丶三场考表丶判丶策丶论丶试帖诗若干。考生答的卷子叫墨卷,为了防作弊,还要有专人誊写一遍,叫朱卷。

主考官取中后,还要会同监试官丶同考官进行核对墨卷,确认无误。写榜时空下前五名,写好后张挂门前,此时正值桂花开放,又叫"桂榜"。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解送朝廷之意。新科举人应邀参加鹿鸣宴,之后拜老师,认同年,与主考官丶同考官结为文人同盟,互相扶助,形成一体。新科举人还可领受政府发放的衣帽旗匾银20两。

成为举人后,他们正式进入统治阶层。而秀才一般不能做官,只能教书为生,成为穷酸秀才。举人可以参加会试,博取更好的前程,即使考不中,还可参加大挑(看相貌,听言语,察反应)候选知县,挑中者,以候补知县试用。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