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巴国是现在的哪里(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战国时期巴国是现在的哪里(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101 商伐巴髳

文/图/辑|寒山忆雪

上节说到,商王国西征汾河盆地后,由令多子族与犬族联合伐周,迫使豳地的周国重新臣服于商,并迎娶了周人的公主,甲骨卜辞称之为「妇周」。

战国时期巴国是现在的哪里(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解除了汾渭盆地的威胁之后,商王国又解决了周边小国的零星叛乱。

根据甲骨卜辞的内容,武丁中后期的某一年内,商王国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平定了六个方国的叛乱。这六个方国分别是龙方、巴方、夷方、髳方、□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下厃。

龙方又被称作羌龙,是晋陕高原戎狄部族的一支。

商族人对四周方国的称谓,除了某某方以外,对晋陕地区的古戎狄人,甚至包括不愿意臣服商族人的夏族人(东羌后裔),还有另外一个称谓,「羌」。

「羌」的族群概念在后世逐渐缩小。商朝时,羌人的东沿可以到关中中部和山西中部一带,到了西周春秋,就退缩到陇山以西,到了秦汉时期,羌人的东沿更是向西南退缩到了陇南山区和河湟之地。

至于商朝中期的龙方,具体在什么位置,目前还难以考证。大概的说,应该在晋陕高原的边缘、靠近商王国领土的地区,比如陕北高原南部、晋中地区东南部一带。

巴方就是后世的巴蜀两国中的巴国。

巴国在战国时期,领地分布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和三峡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东部、重庆和湖北西部一带。但在春秋时期,巴国还在汉水中上游,现在的陕南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一带,它还曾经与楚国一同争夺现在湖北西北部的庸国。

不过在商朝时期,巴方很可能不在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而是分布在秦岭以北、关中盆地的中南部。因为如果当时的巴方在秦岭以南的话,因秦岭的阻隔,巴方对商王国根本无法构成威胁,也就不会导致商国远征巴方。

夷方,通常来说都是指山东南部沂沭河谷的夷人方国。但武丁时期的夷方,在甲骨卜辞中,与通常所提到的夷方的夷字,写法并不一样。因此也产生了一种观点,认为武丁时期的夷方,并不是山东南部的夷方,而是位于晋东南的上党高原的另一个方国。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这一时期,商王国的战略重点在西北不在东南。从后世商王国与夷方的战争来看,夷方也是一个强大的部族,商王国不可能同时对东南的夷方和西北的戎狄开战。

但是武丁中期,商王国的国力达到鼎盛,考古和甲骨卜辞显示,这个时期的商王国层多面作战,比如在对西北戎狄中的土方、鬼方发起总反攻的前后,还征伐江汉地区的虎方等诸蛮。既然对苗蛮和戎狄可以两线作战,又凭什么不能再收拾完关中地区的周国之后,对山东南部的夷方发起战争呢?

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武丁时期的这个特殊写法的「夷方」,究竟在上党高原还是在沂沭河谷,暂时无法下结论,我们后文继续分析。

髳方就是后世「牧誓八国」中的髳国,和巴国一起参与周国伐商的战争。

髳方在晚商和西周时期,位于现在的晋西南与豫西的交界处,也就是古虞国的领地陕原盆地内。具体的位置,在现在的中条山南麓、山西平陆县一带,与古虞国位置相邻,濒临黄河。

进入西周后,髳方又被称作髳戎、茅戎、贸戎,一直延续到东周时期,还曾与周王室爆发战争,打败了周王的军队。茅戎大概消失于春秋时期,被哪个国家吞并,史书并没有记载,大概率是被晋国吞并。髳方消失后,它的国名仍然留下了一定的影响。今天平陆县南的黄河渡口,历史上著名的茅津渡,它的名字就来自于髳方。

□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的位置,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与曾地相邻。这个曾地,位于现在的湖北随枣走廊一带。西周灭商后,把姬姓南宫氏分封到曾地,建立曾国,后来又改称为随国。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发掘于曾国的国君曾国国君南宫乙的墓中。

下厃大体上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北部的宿州一带,靠近商国诸侯攸国。下厃仅在甲骨卜辞中有记载,史书中没有记载,我们暂时也无法考证下厃的后裔族群。

商国最早征讨的是龙方。伐龙方的军队由大将「臿」率领,战争于当年的三月开始,五月结束。战败的龙方臣服于商国,成为商的藩属。

征服龙方之后,商军紧接着对巴方开战。征伐巴方的前军是商朝诸侯国沚方的军队,后续的商军则由著名的女将军妇好率领。战争从五月开始,九月结束。战败的巴国并没有臣服于商国,而是举族迁离故土,穿越数百里的秦岭,进入汉中盆地或者安康盆地一带。

与征伐巴方同时,商军也对夷方开战。根据甲骨卜辞的内容,征伐夷方的商军都为步兵,没有车兵,前军为商朝诸侯告国的军队,后续的商军则由商王武丁亲自率领,而且武丁之妃、女将军妇好也在其中。战争于五六月打响,七月,商军打败夷方,俘虏了夷方的首领,甲骨卜辞称之为「见夷」。

妇好同时征伐巴方和夷方,五六月在夷方作战,紧接着到巴方作战,从这一点可以推断,武丁时期的这个特殊写法的夷方,位于西北一带,而非东南。妇好率军向巴方进发的同时,顺道配合商王武丁打败夷方。如果夷方位于沂沭河谷,妇好从殷都出发前往关中的巴方,显然与沂沭河谷的夷方并不顺道。

讨伐龙、巴、夷三个方国的战争,集中在三月到九月之间,而讨伐髳方、□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下厃三个方国,则要集中到年底时期。

讨伐髳方、□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的战争几乎同时进行,历时半年有余。

髳方控制着运城盆地与崤函通道之间的黄河渡口,它的叛乱意味着商王国的郑洛地区与关中的联系通道,随时会受到威胁。

后世春秋时期,秦国占据关中,晋国控制崤函走廊,秦国因此始祖被秦国压制在崤山以西。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国在自身没有控制崤函走廊的情况下,趁晋国国君新丧,穿越崤函走廊偷袭郑国,结果再回师的路上,被晋军拦截于崤山,在崤山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因此,平定髳方的叛乱,意味着商王国与关中的的通道彻底打通。

而□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处在随枣走廊中,临近商国的曾地,它的叛乱意味着商王国南方的青铜之路——「金道锡行」被截断,或者说至少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平定□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也意味着商王国开始重新疏通随枣走廊的青铜之路。

讨伐下厃的战争,到当年的十一月才开始。商国为此筹划了一年,从征讨龙方前的年初一二月份,商国就开始征兵,甲骨卜辞称之为「登人」。十一月,商王国武丁亲征,以大将望乘为前军,最终打败下厃,令下厃臣服。

在后世,武丁的孙子「冯辛」时代,下厃又一次叛离商朝,并再一次被商国打败并臣服,不过那是后话了。

至少在武丁时期,下厃乖乖的成为了商朝的藩属。到此时,商国基本上解决了与王畿相邻地区一些方国的叛乱,清除了近处的威胁,可以腾出手来,远征晋陕高原对商国威胁更大的戎狄部族。

战国时期巴国是现在的哪里(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我们在前文中说过,商王对戎狄部族的总反攻,犹如后世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总反攻。

那么,这场商朝版「反击匈奴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继续解读。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寒山喷史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