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如期召开,期间,军中一个从未带兵打过仗的大校级将领,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他便是苏静。

要知道,授衔当年,因为军衔级别的问题,军中曾掀起过多次热烈讨论,但对于苏静的中将军衔,却没有出现任何异议。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事实上,这与苏静的经历息息相关,他虽然不是指挥冲锋陷阵的将军,但是却是军中难得的全能型人才。

凭借着卓越的侦察能力、情报能力以及政治能力,他在军中颇受重用,就连林彪也盛赞道,“一个苏静等于十万兵”

那么,苏静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革命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林彪为何会说出这句话呢?

农家出身,心系天下

1910年,苏静出生于福建省海澄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但他家境却并不简单。

苏静的祖上曾是清朝的大官,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读书的传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苏氏宗族甚至还保留着四十亩良田,专门奖励给勤学的后生。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苏静自然受到了深受影响,同时他本人也相当聪颖。

所以,从私塾到村里的小学,再到漳州省立第八中学,苏静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五四运动中,苏静不到十岁,但却首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来,他博览群书,对中国社会的走向以及马克思主义引领的革命都有了全新的见解。

1927年,大革命以蒋介石的叛变宣告失败,当年,苏静勇敢地走出校园、走上街头,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

但也正因如此,苏静一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针对。

三年后,他正在漳州第二师范求学,由于组织爱国学生运动,学校最终决定革除他的学籍。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不仅如此,国民党当局还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并且试图将他逮捕入狱,为了免受牢狱之灾,苏静只好跟着父亲远赴缅甸讨生活。

在缅甸,苏静是少有的读书人,凭借着自己的学问,他顺利获得了教职,从此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当时,国内动荡不安,而缅甸的生活相对惬意,教师也是一个收入颇丰的职业。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苏静在此娶妻生子、安稳度日即可,完全不必再掺和国内之事。

然而,苏静却时刻记挂着四分五裂的国家,尤其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大肆吞并。

苏静为此痛心疾首,当即辞去了教师工作,以最快的时间赶回国内,为抗日奔走相告。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由于找不过他心驰神往的党组织,苏静只好自己召集游击队抗日,直到1932年4月,他终于与红军不期而遇。

由此,苏静正式被编入红军队伍,开始了自己数十年的戎马生涯,此时,他年仅22岁。

一马当先的侦察兵

参军入伍后,苏静并没有被安排进入前线战斗,反倒是他的摄影技术,让他在军中小有名气。

原来,在缅甸期间,苏静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玩意,其中便包括相机。

但在红军中,由于高学历人才不多,所以缴获了相机后也不知如何使用,直到苏静到来,这个问题才迎刃而解。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1933年2月,第四次反“围剿”获得一场大胜。

战役结束后,朱德心情大好,在机枪训练班上亲自为士兵们演示开枪要领,这一幕被苏静记录下来,成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遭到国民党封锁,照片一时洗不出来,1935年到遵义后才公之于众。

后来,他再接再厉,为红军队伍留下了诸多珍贵的记忆,所以罗瑞卿也时常称他是“红军中的第一部照相机”。

在长征期间,苏静的拍摄能力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长征路途艰险,途中遍布雪山、草地,还有大量土匪强盗,以及猛虎野兽。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如果贸然出发,很可能遭到无畏的损失,所以侦察兵的工作便极为重要,而这个艰巨的任务,便交到了苏静的肩上。

为了第一时间勘察前方地形,苏静常常在夜间便带人向前方迈进,途中险象环生,但苏静为人机敏,巧妙地解决了很多问题。

不仅如此,苏静还对方位有着天生敏锐的嗅觉,虽然没有指南针,但他却可以清楚地洞悉方向,并且避开诸多不利地形。

所以,即便是深夜,他也能顺利地完成侦查工作。

每天天亮之前,他便要赶回大部队,将拍摄到的照片、绘制的地图交给毛主席审阅,以确定当日的行军路线。

类似这样的地图,苏静在长征期间绘制了几百张,所以在谈到他的贡献时,聂荣臻元帅也忍不住赞叹,“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除了侦查工作外,长征期间,苏静还首次结识了林彪,而他们的革命友谊,堪称是生死之交,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由于军中考虑继续向北迈进,所以第一军团的林彪、左权曾经试图从瓦窑堡出发,继续向北勘察。

苏静是勘察过程中的陪同人员,他在途中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跟在两位领导后面。

后来,天色逐渐变暗,林彪却埋头工作,所以不小心被困在沙漠之中,一时间找不到方向。

左权实在想不出办法,便扭头和苏静攀谈起来,“都说你见多识广,快想个办法,带我们出去吧”。

听到领导的命令,苏静不再沉默,事实上,早在进入沙漠之初,他便灵机一动,想起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但是两个领导交流,自己不便多嘴,所以才一直没有出声。

随后,他缓缓下马,并解开了缰绳,他胯下那匹身经百战的老马,果然找到了出路,三人这才顺利得救。

对于苏静的贡献,林彪一直记在心里,对他也颇为赏识。

1938年,红一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很多人的职位都有所下降,其中便包括林彪。

他由军团长降职为师长,然而,苏静却成了一个例外,他被林彪提拔为侦察科科长,成了军中少有的被升职的将领。

当年2月,苏静的侦察兵传来消息,日军大部队正在赶来,同时,国军名将卫立煌也在朝同一个方向进军。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双方一旦遭遇,卫立煌的部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必定会损失惨重,抗日局面也将陷入被动。

因此,苏静立即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拍马追上了卫立煌的部队,并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事情的原委。

果然,卫立煌所带的部队人数不多,根本无力招架汹涌而来的日军,于是他立马安排部队转移,正当他们回到了安全区,日寇果然出现。

卫立煌也一直将苏静视作自己的救命恩人。

将计就计,破获密码

当然,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之间并非一直合作,由于蒋介石害怕八路军发展壮大,所以也经常搞些小动作,但这些行动也一一被我军破解。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其中,苏静便演绎了一出“周瑜戏耍蒋干”的好戏。

1938年,115师刚刚进入晋西孝义地区,蒋介石便“好心”地派来了一位国民党高级参谋,说是要和我军互通有无,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然而,抗日是假,窃密是真,这位高参来到115师后,很快便买通了一位译电员,想要窃取我军情报。

但这一切未能逃出苏静的法眼,不过,他没有第一时间声张,而是不动声色,继续与那名高参交流。

此外,他还低调处理了那名译电员,导致国民党的阴谋无疾而终。

在解决了隐患以后,苏静又忍不住想到,既然蒋介石要对八路军下手,我们为何不将计就计,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呢?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于是,苏静对那名高参百般殷勤,既以高规格晚宴招待他,还与他推心置腹谈到了很多抗日相关的话题。

见苏静如此热情,那名高参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成功获得了苏静信任,于是,他便不时在夜间邀请苏静喝酒。

对于他的要求,苏静也欣然应允,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在神志不清时还动不动透露一些我军的“机密情报”。

就这样,等苏静昏睡过去后,这名高参便走到隔壁房间,利用电台向国军总部发送情报。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苏静酒量惊人,喝醉只是伪装,泄露的所谓情报也是真假掺半,目的便是为了引诱他上钩。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随后,苏静便偷偷记录下他发送电报时的频率,并由此破解了国军的电台密码。

不过对于自己做过的这些事情,苏静却从未想着“邀功”,如果不是当时的老领导主动说出来,苏静是绝对不会向任何人提起的。

而苏静所作出的贡献还不止这些。

解放战争,立功无数

1946初,蒋介石试图掀起全面内战,当时林彪前往东北不久,面对浩浩荡荡袭来的国军,东北民主联军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势在必行。

于是林彪又想起了苏静,向他询问起国民党的兵力部署情况。

令林彪没有想到的是,苏静早有准备。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通过侦察,他发现国军89师有两个团脱离了大部队,在秀水河一带盘踞。

于是林彪立即调遣7个精锐团,向敌军发起冲锋,由此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不久后,苏静故技重施,锁定了敌军87师的踪迹,林彪则率军在大洼地区将这4400余名敌军全部歼灭。

取得大洼的胜利后,林彪扬眉吐气,不禁感叹道,“一个苏静等于十万兵。”

此后,苏静又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诸多贡献。

比如,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由于敌军火力凶猛,攻城士兵无计可施,就在此时苏静提出了著名的“坑道迫近”战术。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也就是在城墙外挖一条长长的坑道,以避开敌军火力,从而将爆破兵送到城墙下方。

这是苏静在攻占义县一战中总结的经验,没想到在攻打锦州时同样奏效,采纳他的建议后,东野很快便拿下了锦州,辽沈战役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1949年初,东野又一次以同样的战术对付固守北平的傅作义,但是,傅作义有起义之心。

所以苏静便跟随邓宝珊、林彪和罗荣桓等人,共同与傅作义商谈起义一事。

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得知傅作义愿意谈判后,毛主席特意让苏静带去自己的亲笔信,但是,苏静却将这封信收了起来。

原来,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和傅作义之间的书信交锋不断,苏静担心傅作义看到信后情绪激动,影响谈判大局,便没有呈上。

被称为“一人能当十万兵”(开国将军苏静个人生平简介)

后来,谈判果然一切顺利,北平也得以和平解放。

直到建国后,傅作义才在报刊上读到了那封信,时隔多年,他还是十分感激苏静当年的决定,否则自己很有可能在情绪激动时误了谈判大局,造成不必要的流血冲突。

所以,他一直都将苏静当作知己看待。

结语

正是由于多方面的贡献,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苏静连升两级,以大校的级别被授予了开国中将军衔。

军中众人都清楚他的地位,所以没有一人表示不满。

当然,获得荣誉后,苏静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恰恰相反,他不仅维持着清贫的生活方式,而且继续在军中任职。

先后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务院政工组组长以及总参谋顾问,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

直到1997年11月28日逝世的前一天,苏静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