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七子和建安七子(建安七子的成员都有谁)

建安二十二年,是什么原因让“建安七子”牺牲了五个?

东汉末年,虽然出现了魏、蜀、吴争霸的局面,但乱世出文豪,在群雄并起的同时,文学创作也是群星璀璨,著名的“建安七子”就出在那个年代。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因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年代,史称这“七子”为“建安七子”;又因为这七人都生活在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所以又称“邺中七子”。

这“建安七子”的诗、赋、文那是文采璨然,在当时成为竞相传诵的对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与“三曹”的诗文同被视为作汉末时期文学文学的最高代表。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一场大瘟疫,使得“建安七子”中的五子竟在同一年死亡,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大事件。

那就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的大瘟疫。

曹植写过一篇《说疫气》的文章,把建安二十二年那场大瘟疫描写得非常恐怖: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难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形象地把当时十室九空的景象描绘了出来。

那时的医疗水平很低,往往也就是用艾草熏蒸、喝一些草药等等,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记载,那场大瘟疫使得东汉末年的人口减少了2000万。

大疫面前,人人平等。哪管你是什么杰出的文学家,还是著名将领,都纷纷中招。

在《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中记载:“(阮)瑀以(建安)十七年卒,幹、琳、玚、桢二十二年卒。(魏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这里面说,“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陈琳、应玚、刘桢均都死于这场大瘟疫。那一年,徐幹47岁,王粲40岁,应玚40,刘祯38岁,陈琳不知生年多少,但估计咱也在40岁上下吧。

“七子”中的王粲也是那次瘟疫中病逝的,时年41岁。他在随曹操南征孙权北还的途中,染上瘟疫而逝。

同时在曹操南征时死去的还有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军士大疫。(司马)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司马朗是个好将官,亲自下基层视察,不幸染疫而死。

这场瘟疫不光是打击了魏,东吴也没有逃过。东吴大将鲁肃在战场上也染上瘟疫,不久去世。

估计就是这场瘟疫使得曹操退兵北还,放了东吴一马。唯独刘备的统治区没有瘟疫记载,那一年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