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是什么意思)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十月二十一日其弟赵光义继位,刚继位的赵光义迫不及待的在十二月改国号为太平兴国,这是一件违反常规的事情,按照惯例,新皇会在第二年更改年号。

“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是什么意思)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疑云重重,他继位的合法依据来自于“金匮之盟”,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中记载:

建隆二年(961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前,以后周幼主柴宗训(七岁继位)为例,告诫赵匡胤,要将江山传位于其弟,因为年幼的君主无法守住江山,并让赵普写下誓书,藏于金匮之中,称之为“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疑点重重,更像是赵普和赵光义合作的政治产物,宋太宗赵光义需要一个给自己找的合法继位的依据,赵普需要一个理由东山再起。

“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是什么意思)

宋太宗赵光义

1、在场人物

杜太后有三子,分别为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光美(后改名为廷美),杜太后病重留下遗命之时,却只有赵匡胤和赵普在场,赵光义和赵光美作为儿子却并不在场,不符合常理。

2、金匮之盟的公布时间

金匮之盟公布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距离杜太后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距离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也已有六年。

3、金匮之盟的理由不成立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幼主柴宗训。杜太后以此为例,表示年幼的君主不能守住江山,所以要传位于其弟。使而杜太后去世之时,赵匡胤才34岁,正值盛年,杜太后没有理由去考虑赵匡胤去世时的事情。

赵匡胤去世时,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6岁,次子赵德芳十八岁均已长大成人,已不能算幼主,金匮之盟的理由更不能成立了。

赵光义继位之后更是不遗余力的清除可能对其皇位产生威胁的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逼死赵匡胤长子赵德昭,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匡胤次子赵德芳急病暴毙,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谋反为名软禁其弟赵廷美于洛阳,而后又贬往湖北房州,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于房州郁郁而终。

4、当事人赵普的作用与动机

赵普在太祖赵匡胤时期开宝六年(973年)罢相,被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宋太祖刚刚继位,即诏赵普自河阳入朝,迁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请,此时的赵普并没有将金匮之盟奏知宋太宗。

赵普在京城中地位虽高,却并没有实权,几年间也是郁郁不得志,屡屡受到卢多逊的诋毁侮辱,太平兴国六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自潭州(今湖南长沙)回开封办婚事,新婚不满一月,就被卢多逊逼迫回潭州。

太平兴国六年(979年)九月,赵普向宋太宗赵光义奏知金匮之盟,赵普依靠此功被授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封梁国公,第二次拜相。

“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是什么意思)

赵普剧照

赵普作为两朝元老,为新皇赵光义找到了合理合法的继位依据,赵普也重回权力中心,成为宰相,两者皆大欢喜,各取所需。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