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蜀汉为什么最先灭亡(三国中蜀汉为什么会灭亡)

蜀汉王朝为何灭亡?读懂这三篇文章便知根本原因!实乃天命难违。

一,《后出师表》——诸葛亮(存疑)

《前出师表》这篇文章是流传千古,甚至进了语文课本要求学生背诵,其文章里所蕴含的忠义之心令人感慨,其雄心壮志令人振奋!但其实除了《前出师表》外,还有一篇《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的名气没有《前出师表》大,而且这篇文章本身就存疑,此文一般也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但也有说法认为是伪作,不过无论如何,这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思想令人深思。

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已经没有了之前灭此朝食的气概,反而是忧心忡忡,其直接点名了“敌强我弱”的现实,同时对曹魏阵营的的智能谋略表示承认。

随后又指出了北伐的紧迫性和偏安路线行不通:以益州一地是无法长久抗衡的,只能不断北伐。(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诸葛亮在这篇文章中同样表明了光复汉室的坚决意志,但是对其结果则再无之前的信心,取代着的是深切的忧虑。(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此文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蜀汉国力天然不足,北伐胜率已经越发渺茫。

二,《仇国论》——谯周

在古代,《仇国论》这篇文章是臭名昭著,其作者谯周此人也是一直被历代所批判(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那这篇文章到底是说什么的呢?

这篇文章其实是举了一个虚构的例子:有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思考小国在思考面对大国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后来分析一番之后得出结论:首要任务是把自己的国家经营好,等待时机有变的时候再突击。

这篇文章本质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是对诸葛亮及姜维北伐路线的批判,本质上就是希望蜀汉政府不要再折腾,凑合过日子就行,也正是因此,它也被认为是鼓吹投降主义,历代正统儒学家一直对此强烈批判。

这其实反映了什么问题——蜀汉内部不稳!在丢失了荆州之后,蜀汉王朝的地盘仅存益州一处,而蜀汉的高层人士则多是荆州人?

这种冲突到了后期愈演愈烈,蜀汉利用益州的资源全力北伐,搞得益州民生艰难。

这让益州“本土派”意见很大,诸葛亮和刘备可能还能镇得住局面,但到了后来,“本土派”势力越来越大,投降主义盛行,而最终蜀汉也是这么完的。

三,《止战疏》——华歆

这篇文章是魏国重臣华歆写的,全文虽然不长,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曹魏和蜀汉对峙的关键问题——基本国力是巨大差距。

诸葛亮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其以益州一地,北伐国力十倍于己的曹魏,竟几乎全盘处于战略主动,还能取得局部成果,甚至打得曹魏被讥讽为“畏蜀畏虎”,但为何却总是功败垂成呢?

华歆的《止战疏》中说了这么一个观点:战争打了两代人,人民受难深重,其请求魏国皇帝尽量避免战事,以休养生息为主。之后呢——“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吴蜀的灭亡,指日可待)。

为什么呢?因为曹魏国力最强,而且比另两家强很多!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即使是诸葛亮有天纵之才。

但只要我魏国不犯致命性的战略错误,诸葛亮是很强撬动我大魏江山的,只要采取守势,即使是被骂龟缩(司马懿收到诸葛亮送妇人衣服挑衅都不出战),也要坚守。

本文内容源自网友投稿,多成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97伍4伍0叁11